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唐诗中描写中秋佳节的代表诗作,四句诗歌穿越千年,惊艳了岁月

qitougu3周前 (07-08)知识百科5

中秋节,又被称为祭月节、月光诞、仲秋节、团圆节。中秋节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能够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秋夕祭月。中秋节在汉代得到了普及,在唐朝时期,基本上定形,所以在唐朝的诗中,不乏能够见到与”中秋“有关的佳作。

到了宋朝时期,中秋节开始盛行,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主要的节日。

说起中秋,不约而同回想起一轮满月。月是一种寄托,寄托着希望、思念与团圆。

古人描绘月亮升起,并不用”升“字,而是用”生“字,”生“代表着生命,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正如初唐时期,敲响盛唐大门,预示着盛唐时代来临的那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古人赏月,很多是寄托思念,思念之情中,很多是对故乡的思念,毕竟思乡之情,在唐朝诗歌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经典的佳句,有诗仙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外,关于明月的诗句,还有岳飞的”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明月归“、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很多诗人笔下的明月,并不是中秋佳节的那轮明月,唐诗中,描绘中秋佳节的佳作,非王建的那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莫属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这首诗歌,是诗人王建在中秋之夜,与友人们相聚赏月,有感而发,写下来寄予友人杜郎中的。这位杜郎中,其实就是杜元颖(任唐朝宰相)。

中庭地白树栖鸦”,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的树上,停栖着鹊鸦。这句话定了诗歌的整体格调,是一种莫名的悲凉。中秋佳节正值仲秋,秋意正浓,而“秋”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肃杀,清凄。这句诗中的“地白”二字,用的极其精练,将皎洁的月光描绘得淋漓尽致,颇有李白”疑是地上霜“的韵味。

冷露无声湿桂花”,意思是,冰冷的秋露,无声无息之下,悄悄的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这句诗的主角是桂花,可以想象是诗人闻到了桂花飘香,有感而发,妙手偶得之的一句诗。“”字继承了上文的格调,”无声“二字描绘了“秋露”与“春露”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桂花才是主角,中秋佳节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这里的桂花可不仅仅指的是庭院中的桂花,可以想象到广寒宫中,吴刚砍的那颗桂花树,也可以联想到此时此刻,普天之下,千家万户团圆赏月,桌台上的桂花糕、桂花酒。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的圆月,是世间人人都在同时仰望的,然而,不知道寄托给这轮明月的秋思,落到谁家?

这句才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当时还没有苏轼,还没有”千里共婵娟“,而这句诗也就写出了比”千里共婵娟“更美的意境。

整首诗写月,但是诗人性格稳重含蓄,不喜欢开门见山,直到第三句才出现一个月字。有了前两句的铺垫,此时出现个”月“字,突然就将读者的视野给拉阔了,让人不由得也随着诗人的思路,陷入了沉思,”“起了月来。

月亮就像是焦点,初一十五的月都会圆,然而只有在中秋佳节的圆月,才能聚集至多的目光,显然诗人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了,诗人把圆月当成使者,借此寄托思念,而这位惫懒的冷月使者,又回将诗人这份思念,”“到何家呢?

相关文章

冷寂意境的层叠渲染——唐.杜牧《秋夕》浅析

《秋夕》 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注释银烛:白色蜡烛,象征宫廷奢华中的清冷。画屏:彩绘屏风,暗示华美却孤寂的空间。轻罗小扇:薄纱制成的团扇,暗含秋日...

杜牧《秋夕》田楷米字格单字欣赏

值此七夕佳节,特意制作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秋夕》单字米格版,仅供朋友们临摹学习!秋夕[ 唐 ]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银 yín烛 zhú秋 qiū光...

夏至: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夏至节气的描写。6月21日,夏至将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

《竹枝词》唐·刘禹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有声朗读

竹枝词·其一 【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者】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注释】 ①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原...

清明节必读的十首最美古诗词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

精选清明节经典古诗词38首,值得大家收藏

精选清明节经典古诗词38首,值得大家收藏。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清明日》唐·李建勋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唯有杨花似相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