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必须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详解(17)
十七.【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老妇(我)必定对他脸上吐唾沫。)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
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这几件事都是用兵时最忌讳的,可是曹操都这样做了)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柳宗元《捕蛇者说》)(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黔之驴》)(然而来回观察它,觉得它没有特别的本领)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寻求可以通报秦国的人,但没能找到)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司马光《赤壁之战》)(一会儿,浓烟和火焰布满整个天空,被烧死和溺死的人和马很多)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被敲打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6.用在“近”“古”““远”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近者奉辞伐罪。(司马光《赤壁之战》)(不久前,我奉了皇帝的命令要去讨伐有罪的人)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黄宗羲《原君》)(上古时期,天下的利益被看作是主要的,而君主的地位相对而言是次要的)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黄宗羲《原君》)(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
④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鸿门宴》)(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
⑤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庄子·齐物论》)(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
⑥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司马迁《报任安书》)(从前承蒙您赐给我书信,教导我要谨慎地待人接物,把推荐贤能之士作为自己的责任)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司马光《赤壁之战》)(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之所以远离亲人而去侍奉你的原因,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的道义)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的妻子认为我长得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二)语气词。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什么这样呢?为的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司马迁《鸿门宴》)(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