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赏析——爱上古诗词,喜欢它的言简意赅、语近情遥
在古典文学的广袤天地里,古诗词是熠熠生辉的明珠,用极少的文字传递无尽的情感,以咫尺篇幅展现万里情怀,尽显言简意赅、语近情遥的独特魅力。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虞世南的《蝉》,品味其中蕴含的深远意趣。
蝉
虞世南,唐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
垂緌饮清露,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流响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
居高声自远,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传得这么远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赏析
首句“垂緌饮清露”,“垂緌”写蝉的形态,“饮清露”展现蝉的生活习性,突出其高洁形象。次句“流响出疏桐”,“流响”形容蝉鸣的声音悠长,“疏桐”则为蝉鸣增添了几分高雅的氛围。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面写蝉因栖息高处所以声音传得远,并非借助秋风,实则借蝉喻人,表达了一个人只要品格高洁、德行美好,无需凭借外在助力就能声名远扬的道理,体现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质的自信与追求。整首诗简洁凝练,托物言志,在对蝉的描写中蕴含深刻哲理。
作者简介
虞世南,字伯施,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他生性沉静寡欲,执着好学,其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在诗歌创作上,他的作品风格婉雅,笔调清新,多应制奉和之作,也有部分托物言志的佳作,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底蕴。
小贴士
阅读《蝉》这类托物言志的诗词时,关键要找准物与人的相似点,像诗中蝉的“居高”和人的品德高尚相对应。同时,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把握诗人借物表达的真实情感。另外,可以拓展阅读其他托物言志的诗词,对比不同诗人选择的意象和表达的志向,提升对这类诗词的鉴赏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