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翻译及鉴赏(1)虞世南《蝉》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歌翻译: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蝉低垂的触须,啜饮清凉的露水,长鸣声从繁茂的梧桐树上传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因为身居高处,声音自会远扬,并不是凭借那吹来的阵阵秋风。
虞世南原是隋朝官员,隋朝灭后入唐朝做官,其人清廉自守,此诗即是诗人勤于自勉的写照。古人好以蝉来比喻品行的高洁,因为蝉餐风饮露,不畏严寒,清净自得,如同洁身自好的君子,虽然两袖清风,依然遗世而独立。诗人通过写蝉来表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情。
同样咏蝉: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见秋风",是清华人语。
骆宾王: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虽然诗人遭遇不同,却是所见略同,意趣难得,权势、地位、财富只是浪得虚名。一个人只有清廉自守,人格高尚,才能流芳百世。正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
"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身名自传于后"。这正是虞世南这首诗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