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史上最棒的四首咏雪打油诗,咏雪不见雪,请你评评谁说的最棒!

打油诗被民间称为顺口溜、俗语诗、打油诗。其魅力在于集趣味性、故事性、知识性、通俗性来表达心中所想,梦中所思。或描写山川景物,或讥讽社会现实,或歌颂人间美好,或拿自己开涮,具有生动溶俗、幽默风趣、引人发笑的效果。自从涎生以来,以顽强的生命力,代代相传光大。

军阀張宗昌被称为打油诗“大作家",他写的《别问》:要问女人有几何,俺也不知多少个。昨天一娃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

你会联想到什么?

有位叫大曾的现代漫画家、打油诗作家。以画配上打油诗就获得了人们的热捧。

看,拿自己开涮,逗自己和别人开心,这或许就是打油诗的一大功能之一。

累死累活真可怜,

加班加点不加钱。

莫问收获有多少,

反正三十都过年。

用打油诗配画反映现实,描写当下民工心中的忧闷,苦中作乐让人深思。

言归正传。打油诗起源于中唐时期的张打油,张打油原名張孜,因喜好顺口溜,出口成韵,且具“诗律",人们称他的创作为“打油诗",张打油因此而名传后世。

张打油最著名的是一首《咏雪》诗: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传说这首诗是在一个下雪的天气,大雪纷飞,地上一片白茫,因为张孜喜欢说顺口溜,人们就起哄,要他以雪景说个顺口溜,張孜不假思索,就顺口唱出了这首独具韵律但又有别于韵律的打油诗",随着众口相传,張孜的原名被“打油"取代,后来人们将这一类的诗一律称“打油诗"。

张打油的这首咏雪诗高就高在以井衬雪,以狗喻景,全诗20字,写雪不见雪。远望山川景物,一片白色茫茫,井口周围都被大雪覆盖,只露出井上的一个“黑窟窿"似的井口。而在雪地里尽兴戏耍的黄狗,披上了一身“白衣",而那只白色的狗身上因为披上了一层白雪,更显得像肿大了一样。

乾隆皇帝也写过一首《飞雪》的打油诗。

据说乾隆有一年在下雪的天气中到黄家园林打猎。诗兴大发随口说出了一首打油诗。诗曰: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乾隆贵为一朝帝王,写飞雪以明喻手法玩弄数字游戏,最后以“飞入芦花都不见"作结,全诗无一雪字,却让人想到说的就是飞雪。

郑板桥也写过咏雪的诗。郑板桥初到扬州,暂住在焦山别峰庵,在此认识了马曰琯、马曰璐二人,并结下深情厚谊。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板桥迎风冒雪前往二马驻地小玲珑山馆拜访他们,正碰到一群读书人,在此赏梅咏雪。见到郑板桥便要求郑板桥以雪赋诗,郑板桥立即应允。唱道: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总不见。

众人拍手叫好。这首打油诗同样以数喻雪,以梅咏雪,雪中的白色腊梅花纷纷的开放,与飞扬的雪花融为一体。此打油诗与乾隆的“飞入芦花都不见"有异曲同工之妙。

军阀张宗昌也写过一首《咏雪》打油诗:

什么东西天上飞,

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

筛石灰呀筛石灰。

张宗昌的这些《咏雪》打油诗高就高在以比兴和设喻的手法写飞雪,想象出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直白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写雪不言雪,反而扯上玉皇大帝。

上述四首咏雪打油诗,都以说雪不见雪为妙,你认为谁说(写)的最棒。

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侵权即删。

相关文章

今日夏至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

清明节必读的十首最美古诗词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

清明诗词15首: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稿 | 儒风君整理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节草木萌动,杏桃花开。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清明节就已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融合在一起,清明这一天,人们纷纷外出踏...

推荐|9首经典清明诗词,你知道几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又至,人们在这一时节追思怀远,感怀故人。九首与清明有关的经典诗词,你知道几个?...

钢笔行楷练习,抄写唐诗三百首第15:渡汉江

五言绝句渡汉江宋之问〔唐代〕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