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黄鹤楼》如何成名?看看还有哪些诗?
黄鹤楼为历代文人墨客聚焦之地,并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其中尤以唐代为甚。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写成后并未立刻成名。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年):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孟浩然(689—740年)《鹦鹉洲送王九游江左》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王维(699—761年):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李白(701-762年)写有《望黄鹤楼》、《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并推崇崔灏诗为”无人可及“。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
崔颢(704—754年),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贾岛(779-—843年):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白居易(772-846年)《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772年—842年):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关注微信公众号:NJHFHHH,在旅行中感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