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清·郑燮的诗四首,题画兰、墨竹图题诗、竹石、题画竹
郑板桥(1693-1765),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他一生酷爱画兰、画竹、画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其书、其画,在当时都很有名,世称“三绝”。
(一)《题画兰》原文: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生长在山岩裂缝中的兰花,只管独自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完全不在意其脚下浮云的来来去去。
此诗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借此表达自己坚持操守、淡泊自足、追求个性独立的情怀。
(二)《墨竹图题诗》原文: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又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父辈尊称年伯,包括即是郑板桥的年伯,他时任山东中丞,郑板桥是其下属,时任山东潍县知县。板桥作《风竹图》一画呈送包括,并题此诗于其上。诗中的“吾曹”意思是我们。
(三)《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意是赞美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时决不动摇的品格。
(四)《题画竹》原文: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此诗写出了青竹不畏秋风、敢于斗争的坚强品格,表达了诗人在恶势力面前不妥协、不畏惧,坚持斗争到底的坚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