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首喜庆的古诗词,又是粽叶飘香时,欢庆人间好时节
【1】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
端午节,与清明、中秋、春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他的别名又有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20来个名字。
苏轼的这首词,为我们定格了北宋时期端午佳节的多彩画面。
将虎符缠于臂上,是端午佳节到来的第一个信号。此时,门前的艾草与菖蒲正青翠喜人,蓬勃茂盛,天空碧色如洗,风轻云淡,最是适合在野外放纸鸢,它们翩然起舞的身影,为节日更添几分欢愉。
家家户户粽叶飘香,美酒飘香,亲朋好友围聚在一起,在觥筹交错间共话佳节,画面温馨又祥和。
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江面上龙舟竞渡,鼓声震天,健儿们为了胜利的荣誉奋力向前,他们火一样的激情深深感染了围观的群众。
当然也有一些文人雅士为了凭吊和怀念屈原,在江边深情地诵读屈原的诗赋,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无限敬仰和缅怀。
读完这首词,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目睹了一场比如今更为隆重、更具仪式感的端午盛事。
这就是诗词的魅力,文化的魅力,它不仅在于文字中的热闹表象,更在于沿袭千年的精神传承,在艾蒲的清香中寄寓对身体安康的美好祈愿,在乘风破浪的英姿里彰显团结奋进的力量,在吟诵诗赋的朗朗之声里坚守爱国忧民的情怀。
【2】
一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
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
北宋:晏殊《端午词·内廷》
晏殊的这首诗描写了汴京城内北宋宫廷的端午盛况。
宫人们端着精致华丽的雕盘,盘子里装满了源起于楚地的粽子,沿着朱漆回廊穿梭于殿阁之间,给王公大臣们一一分送,整个皇宫都飘荡着粽子的清香。
而令人惊喜的是,过节的福利不只有粽子,还有宫廷御制的精美团扇,上面绣着美丽的秦娥。
端午佳节,宫闱之内,百福降临,万户千门之间,更是洋溢着浓浓的喜气与欢愉,人们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共同庆祝美好时刻的来临。
北宋宰相晏殊以精巧的笔触描绘了宫廷节庆的华美图景,展现了北宋全盛时期的太平气象,字里行间是藏不住的喜气盈盈。
【3】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欧阳修《渔家傲》
这是欧阳修笔下喜庆又闲适的端午风情。
五月,榴花如火一样绚烂绽放,杨柳叶在细雨的滋润下更显青翠可爱,一片一片沉甸甸地低垂着。
节日的快乐气氛正在空气中悄然弥漫,你看,五色新丝缠绕的粽子,它甘甜又软糯,仿佛一个个精致的艺术品,被精心摆放在金盘之上。
而那轻盈的画扇上,精美的双凤展翅欲飞,栩栩如生的模样,为节日增添了几分高贵与雅致。
端午佳节,正是全城沐浴兰汤之时,家家户户采摘石菖蒲、艾叶等各色草药,熬制成兰汤,起到去邪气、去湿气的功效,祈求健康与平安。
酒杯里的菖蒲酒清洌甘醇,与亲朋好友一起共饮,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绿杨深处,时不时传来黄鹂鸟的蹄鸣,悠扬动听,婉转悦耳,惊醒了闺阁女子绿窗下的美梦。
欧阳修的这首端午词,通过描绘一位深闺女子过端午的情景,吃粽子、喝菖蒲酒、沐浴兰汤,更衣后睡了一个舒服的香觉。
恬淡悠闲的生活情态中,洋溢着节日的欢乐和喜悦。又是一年端午时,粽香飘四方,祝福大家生活甜蜜,端午安康!
图片原创,请勿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