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成语故事:鸡犬不宁 出自[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主要人物 柳宗元

主要人物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祖上世代为官。

柳宗元幼年时在长安度过,四岁的时候就已熟读多篇古代辞赋。九岁时遇到“建中之乱”,为躲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这时年幼的柳宗元已亲历藩镇割据的战火,后随父亲在各地游历,见识众多优秀人物。唐德宗时期(公元793年),柳宗元考中进士,历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他此时积极参与政治和文学活动。公元805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永州司马。唐宪宗公元815年,柳宗元又出为柳州(在今广西)刺史。在柳州主政期间兴利除弊,发展生产,兴办学校,恢复当地经济发展,获得当地百姓的赞赏。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于柳州,享年仅47岁。




成语故事简介:

在现在的广西与湖南交界永州的这个地方,野外有一种毒蛇,可以制药。太医按皇帝的旨意,命人捕捉,规定捕蛇人家可以免征赋税。有一户姓蒋的人家,干这一行已经三代了,父亲和祖父都是被毒蛇咬死的。他已接手干了十二年,因为没有其他的办法,赋税太重,他不得不冒险继续干这行。 他在描绘官吏收税的情景时说:“悍吏下乡,东窜西跑,大呼小叫,吓得百姓不敢出声,鸡犬不宁啊!”

因此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

成语“鸡犬不宁”形容搅扰得很严重,不得安宁

成语出自[唐]柳宗元的文学作品《捕蛇者说》



相关文章

李白最经典的五十首诗词,全是名篇,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在唐最鼎盛之际,有一人迎风揽月,挥墨纵情,飘逸若仙。他是人间客,天上仙,诗歌冠绝天下。他是李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永远的诗仙,永远的谪仙人。余光中评价李白:“酒入愁肠,七分...

《花木兰》发布刘亦菲剧照,一身戎装征尘满面

《花木兰》发布“戎装木兰”新剧照,木兰身后为安佑森饰演的战士陈宏辉。新京报讯(记者 周慧晓婉)近日,迪士尼真人电影版《花木兰》发布新剧照,刘亦菲饰演的木兰一身戎装,满面征尘,扮相非常符合《木兰辞》中的...

35首清明诗词: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唐·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

清明节必读的十首最美古诗词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

10首清明最美诗词: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马上就到清明节了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淮南子》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关于“清明”两字的来历,《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承继...

独树一帜,举无此书——赵孟頫《归去来辞并序》

赵孟頫《归去来辞并序》,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作。行书,纸本长卷,纵46.7厘米,横453.5厘米。共48行,行10字左右。藏上海博物馆。卷前有其弟所绘陶潜像一幅并有题记,并盖有“古鉴阁中铭心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