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高考文言文必须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详解(10)

十.【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在任何三个同行的人之中,必定有一个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荀子《劝学》)(: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7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

④犹且从师而问焉(向老师)。(韩愈《师说》)(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况且挖出来的土石要放到哪里去呢?)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明·徐弘祖《游天都》)(如果不是重来,从哪里知道它如此奇丽呢?)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张溥《五人墓碑记》)(距离现在建墓安葬他们,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活着的事情都还没有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后的事呢?)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杀鸡怎么能用宰牛的刀)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哪里有仁德之人执政却做得出陷害百姓的事呢?)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译为“了”“啊”“呢”,或不译。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等到燕太子丹采用派荆轲刺杀秦王的计策,才招致了祸患)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举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不肯用力的缘故)

③则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韩愈《师说》)(不知道文句怎么断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杜牧《阿房宫赋》)(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苏轼《石钟山记》)(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

(四)与“焉”有关的复音虚词

1、焉耳(矣):相当于“罢了”,表限止语气,常用于句末。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

②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明·王守仁《象祠记》)(象的不仁,大概只是开始罢了,又怎么知道他最终不会被舜感化呢?)

③ 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李觏《袁州州学记》)(诗书所讲的道理荒废了,人们只看到利益而听不到正义罢了)

2、焉哉:多表感叹或疑问,语气较强烈,用于句末。

①天祸卫国,君死焉哉!(左丘明《左传》)(上天降祸于卫国,国君因此而死)

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当初誓言真挚诚恳,谁料你竟违背诺言。既然你已违背誓言,我也不再留恋,就这样算了吧!)

3、焉尔:与“焉耳”类似,表“仅此而已”,语气较舒缓。

①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尔。(《公羊传·定公十一年》)(定公、哀公历史时多有隐晦的指责,但假使定公、哀公能读到《春秋》上关于自己历史的记载,并询问有关的解释时,那么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罪过)

②曷为托始焉尔?春秋之始也。(《公羊传·隐公二年》)(为什么《春秋》要从这里起始记载呢?因为这是《春秋》的开端)

③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论语·雍也篇》)(子游担任武城的县),孔子问:“你是否得到了人才?”子游回答说:“我发现了一个名叫澹台灭明的人,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做事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如果不是因为公事,从未到过子游的住所)

4、焉得:表“怎么才能(得到)”,用于反问句,加强语气。

①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怎么才能得到像陶渊明、谢灵运那样善于写景的诗人的手笔,让他们作诗抒怀,并与我一同游览)

②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诗经·卫风·伯兮》)(哪里能找到忘忧草?种在母亲堂屋北)

③焉得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怎么能通过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实力呢?邻国变强,就是您的削弱)

5、焉能:同“焉得”,表“怎么能”,用于反问。

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焉能及之?(《论语·雍也》)(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从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别人怎么能比得上他呢!)

②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连人都不能好好侍奉,怎么能侍奉鬼神呢?)

③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孟子·梁惠王》)孟子说:“臧氏那个小子,怎么能使我不被鲁君任用呢?”

④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墨子·兼爱》)(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于是才能进行治理)

⑤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子张第十九》)(秉持的道德不宏大,信仰道不坚定,这样的人说他有呢,也算不得有;说他没有呢,也算不得没有)

相关文章

“诗魔”白居易经典诗词名句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白居易的诗富有韵味,雅俗共赏,连普通老太太也能听懂,流传甚广...

陌刀战神:被遗忘的盛唐第一悍将,胡人敬称为“神通大将”。

公元757年,香积寺之役爆发。叛军铁骑冲破唐军防线。在联军即将崩溃之时,一名魁梧大将猛地撕开战袍,精赤上身,擎起寒光四射的陌刀,如巨灵神般狂吼着撞向敌阵!他身后,一排排陌刀如钢铁森林般轰然推进。刀光过...

品读唐诗之杜牧《秋夕》

原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体会:杜牧的《秋夕》是一首描绘深宫秋夜的诗,通过景物和宫女的动作与心理,表现了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银烛秋光冷画屏”,描绘...

《归去来兮辞》——鲜于枢

鲜于枢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此帖属于经典行草作品!...

文言文阅读必备179个古今异义词汇编!(二)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98、拜:拜为上卿(古义:授予官职)99、寿: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寿命,岁数等。)100、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近亲及姻亲,内亲外戚。今...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0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