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文言文一遍过:爱莲说(爱莲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知识梳理
1. 重点实词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沾染(污秽)
(4)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5)不蔓不枝 蔓:横生藤蔓;枝:旁生枝茎
(6)香远益清 益:更加
(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9)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有才德的人
(10)菊之爱 爱:爱好
(11)宜乎众矣 宜:应当
2. 一词多义
(1)清
①濯清涟而不妖:清澈
②香远益清:清芬
③以其境过清:凄清
④回清倒影:清波
(2)远
①香远益清:远闻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
③未能远谋:长远,深远
④亲贤臣,远小人:疏远,不接近(远避)
(3)鲜
①陶后鲜有闻:少
②芳草鲜美:新鲜
③无鲜肥滋味之享:新鲜
3. 重点虚词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连词,表转折,却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不译
(3)花之富贵者也:语气词,表判断
(4)同予者何人: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4. 重点句子翻译及句式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后省略介词“于”):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018遵义):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17滨州):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5. 文意理解与探究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2018遵义)
【答案】本文抒发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虚词样板文——“之”
《爱莲说》一课中“之”字用法极为典型,故在此集中梳理课文中有“之”的义项及例句。
1. 代词,它(们)/他(们)/她(们)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②沿河求之(《河中石兽》)
③求之地中(《河中石兽》)
④具答之(《桃花源记》)
⑤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2. 指示代词,译作“这”“那”“此”“这样”“那样”“这件事”等
①一老河兵闻之 (《河中石兽》)
②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③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④心乐之(《小石潭记》)
⑤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⑥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3. 结构助词,的
①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②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富贵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③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
④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⑥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⑦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醉翁亭记》)
⑧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⑨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⑩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4.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①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5.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③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
④鲲之大(《北冥有鱼》)
⑤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⑦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6. 助词,起调整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起补足音节作用,可不译
①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③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④由此观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7.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8. 动词,到……去,往
①往送之门(《富贵不能淫》)
②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9. 助词,表修饰、限制关系,可不译:数月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