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中华故事之大禹治水(中华历史故事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疏导天地间的传奇


在华夏上古时期,洪水如猛兽般肆虐大地。滔滔洪水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屋,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帝尧为此忧心忡忡,派鲧去治理洪水。鲧采用“堵”的办法,修筑堤坝来阻挡洪水,然而洪水实在太过凶猛,堤坝一次次被冲垮,治水九年,成效甚微。


鲧治水失败后,他的儿子大禹挑起了治水的重任。大禹深知治水绝非易事,仅靠“堵”无法根治水患。他翻山越岭,趟河过川,仔细勘察地形,足迹遍布天下。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大禹终于想出了“疏”的办法,通过开渠排水、疏通河道,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入大海。


治水的过程异常艰辛。大禹带着百姓们风餐露宿,不畏艰险。在开凿龙门山时,巨大的岩石坚硬无比,工具简陋的他们遇到了重重困难。但大禹身先士卒,手持简陋的工具,一凿一凿地开山。他的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身上伤痕累累,可他从未退缩。


在治水的十三年间,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第一次,妻子刚刚生下儿子,孩子的啼哭声响彻屋内,他虽满心牵挂,却因治水刻不容缓,没有踏入家门一步;第二次,儿子已能牙牙学语,在妻子怀中向他招手,他也只是远远地挥了挥手,便匆匆离去;第三次,儿子已长大成人,飞奔过来想要拉住他,大禹依然狠心别过头,奔赴治水前线。


终于,在大禹和百姓们的共同努力下,洪水被成功制服。河道畅通,水患消除,大地又恢复了生机。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对大禹感恩戴德。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不仅拯救了万民,更成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千古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相关文章

唐诗流传五万首,哪首是你心目中的第一?

据《全唐诗》统计,流传后世的唐诗有近5万首。诗仙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浪漫豪气;诗圣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国破之叹;王孟田园诗派“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悠然;还有“...

35首清明诗词: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唐·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

推荐|9首经典清明诗词,你知道几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又至,人们在这一时节追思怀远,感怀故人。九首与清明有关的经典诗词,你知道几个?...

钢笔行楷练习,抄写唐诗三百首第15:渡汉江

五言绝句渡汉江宋之问〔唐代〕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