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这两句诗不简单 作者原来是宋朝的诗僧

qitougu1周前 (07-17)知识百科2

这个问题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自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


前言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看就是标准的律诗句式,这种句式出自民间的俗语可能性不大,基本可以肯定是诗人的作品。

关于这两句的出处有几种,最早的是两位诗僧。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

一、唐宋诗僧

唐宋出现很多著名的诗僧,这些僧人在出家以前大多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例如著名诗僧“无本”,本是落第的举子。后来遇到贵人韩愈,在其劝说下还了俗,竟然又中了进士,其俗家名字叫做贾岛。

唐朝另一位著名诗僧皎然,俗姓谢,字清昼,人家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 。

在宋朝有一位诗僧叫做道潜,另有法名为参廖子,是苏轼和秦观的好友。苏轼认为其"诗句清绝,可与林逋相上下,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萧然"(《与文与可》)。苏轼那首著名的《八声甘州·寄参廖子》就是好写给他的: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道潜因为受到苏轼的牵连,被勒令还俗,后来得到昭雪,又重新削发为僧。

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两句诗,最早就出于宋朝的诗僧。

二、两位诗僧的偈语

偈语是佛经中的唱颂词,非常像诗,有的不太押韵,有的其实就是押韵的诗。例如禅宗六祖慧能的著名偈语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说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实在宋朝有两位诗僧写过。

其一叫做释道川,他在宋高宗建炎初剃度。 他有《颂古二十八首》,其中第二十七首中前面有四句:

将杖探其水,方知水浅深,路遥知马力,岁久辨人心。

这四句是仄起仄收的五言近体绝句。 这首诗全诗为:

将杖探其水,方知水浅深。路遥知马力,岁久辨人心。子不孝,父不慈。恭而无礼,亲而有疏。不入惊人浪,难逢称意鱼。

其二是另外一位诗僧:释道宁(1053~1113),在蒋山泉禅师门下出家。道宁俗姓王,歙溪(今安徽歙县)人。 宋徽宗时期政和三年去世,有诗一百三十二首传世。

他的《偈六十九首》第三十首写到:

报慈一言,千圣不传。即时妙会,火里生莲。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从记录来看,释道宁早于释道川,不过也不敢说这两句一定是他的原创。或许有更早的诗人用过也未可知。

两位诗僧的偈语分别是:岁久辨人心,岁久见人心。在后来的书中被演化成了:【日】久见人心、【事】久见人心。

三、两本古书

在宋元期间有两本古书中,可以讲到这两句话。

1、《名贤集》

《名贤集》的作者不详,是南宋时流行民间的通俗读物。这里面摘录了很多经典但是通俗易懂的句子,大多已经不知道原先作者的名字了。

其中就有: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厨中有剩饭 ,路上有饥人。饶人不是痴, 过后得便宜。

量小非君子, 无度不丈夫。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长存君子道 ,须有称心时。雁飞不到处 ,人被名利牵。

有钱便使用,死后一场空。为仁不富矣 ,为富不仁矣。

2、《事林广记 》

另一本书叫做《事林广记 》,这一部民间百科全书,编者陈元靓是宋末元初人。其中有一段写《结交警语》,我们能看到: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酒逢知巳饮,诗向会人吟。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美茶不如薄酒,近亲不如远友。

求人须求大丈夫,済人须済急时 。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富不亲兮贫不疏,此是人间大丈夫。

富则进兮贫则退,此是人间真小辈。

四、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关于这两句诗的意思,其实人人都知道:了解一个人(马)的能力,需要经过实践;了解一个人内在的品德(或目的、素质)等,也需要时间的考验。

这种含义,在古人的其他诗中也能见到,例如唐朝白居易的《放言五首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即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的意思。在后面,白居易又用典故举了两个例子,说明人心的不可测: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当年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时,总有人说他想篡位,事实证明周公是个忠臣;而王莽被认为是一个忠心辅佐皇帝的贤臣,没想到他竟然篡位建立了新朝。

有感于此,“大诗人”乾隆皇帝写了一首《反白乐天放言句》: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即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人知。

乾隆皇帝说,假如周公和王莽都早死了,谁还能分得清这两位谁是忠臣、谁是逆臣呢?

而且,人的欲望会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转变,王莽的野心就是一步步增长的。

另外还有《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告诉我们,老谋深算的郑庄公放任弟弟共叔段为所欲为,在其变得无法无天后再把弟弟知罪,因此有人认为他有意"养成其恶"。

可见“人心叵测”,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也许更阴险。

结束语

做伯乐很难,好马劣马需要一双火眼金睛。识人更难,无论是能力的判断、还是本性善恶的判断。

在《事林广记 》里,路遥知马力这两句诗被归入《结交警语》之中,是告诫大家交朋友时要注意学会观察,其实在国家、企业、组织中选拔人才又何尝不是呢?

最后,用一首小诗作结尾吧:

落日江头沙似金,相交能几辩真心。狂沙淘尽风波定,却道人心似海深。

@老街味道

从古诗词中判断,孔子到底是骂宰予昼寝,还是骂宰予画寝?

观宋填词113 空锁三十六离宫 贪官曾觌却是个不错的词人

相关文章

五虎将兵器大揭秘:演义夸张对正史真相,关二爷竟没用过青龙刀?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总被五虎将的兵器迷得神魂颠倒——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能劈开水面,张翼德的丈八蛇矛挑落过敌将头盔,赵子龙的亮银枪在长坂坡上扫出血路。后来翻了《三国志》才发现,这些神乎其神的兵器,大多...

品读唐诗之杜牧《秋夕》

原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体会:杜牧的《秋夕》是一首描绘深宫秋夜的诗,通过景物和宫女的动作与心理,表现了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银烛秋光冷画屏”,描绘...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30首清明古诗词,道不尽的哀思!

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描写清明节的诗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描写清明的诗还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分享30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词清明宋代: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

35首清明诗词: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唐·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

清明节,四首古诗,美了人间,醉了心扉

【1】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唐:韩偓《寒食夜》寒食之夜,春风带着料峭的寒意,悄然拂过。梅树枝头,点点白雪般的花朵与初绽的杏花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精致的水墨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