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小侄女的"错字大发现":课本里那些我们读了半辈子的错别字

qitougu2周前 (07-12)知识百科3

上周末,读五年级的小侄女举着语文课本跑来问我:"叔叔,'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到底读qí还是jì呀?爸爸说读jì,可老师说现在都改读qí了。"我一时语塞——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句吗?什么时候读音悄悄变了?

翻着她的课本,突然发现许多我们这代人"刻进DNA"的读音,如今都成了"错误示范"。就像那首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现在教材注音已改成"斜(xié)"。小侄女眨着眼睛说:"我们老师还说,以前读xiá是为了押韵,现在要按字典来。"

这让我想起更让人凌乱的"说服"。小时候老师强调必须读"shuì服",如今《现代汉语词典》却只收录"shuō服"。同事老张至今改不了口,每次开会说"我来shuì服大家"时,00后实习生都憋着笑。

最经典的莫过于《敕勒歌》的"野茫茫"。我们当年摇头晃脑地读"yǎ máng máng",现在标准音却是"yě máng máng"。邻居家孩子参加朗诵比赛,因坚持老读音被扣分,他爷爷气得直拍桌子:"我读了七十年还能有错?"

还有那些总在嘴边打转的字:"确凿"不再读"确zuò"而是"确záo","下载"的"载"统读zài不读zǎi,"心宽体胖"的"胖"现在只读pán不读pàng......每次发现这种变化,都像在玩"大家来找茬"。

看着小侄女课本上密密麻麻的拼音标注,突然理解为什么家长辅导作业总崩溃——当年老师用红笔圈出的"标准答案",如今都成了"错误典型"。语言学家说这是"语音规范化"的必然过程,可对我们这些"前浪"来说,简直像被时代悄悄"修正"了记忆。

晚饭时,小侄女突然考我:"叔叔,'呱呱坠地'怎么读?"我自信满满答"guā guā",她却亮出课本:"错啦!现在读gū gū!"全家人笑作一团。或许这些读音之争最美好的结局就是:当孩子笑着纠正我们时,文化的河流正悄然流向新的远方。

你的"知识库"需要更新了吗? 试试这几个:

o 铁骑(原jì现qí)

o 乡音无改鬓毛衰(原cuī现shuāi)

o 粳米(原jīng现gēng)

相关文章

李白的十首巅峰名句,哪一句是你最喜欢的?

十首李白的巅峰名句,哪一句是你最喜欢的?诗中人生。·《上李邕》唐,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清平调》其一,唐,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南陵别儿童入京,唐,李白。仰天大笑出...

李白诗30首精选: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1,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引导语:若欲成一颗日,则自尘矣;若欲成一条江,则从水作;若欲为世界英属之,则从最普通、最庸人矣。孙永过好进,人心之得皆因积得。若欲狂,则先学受,能受之乃可任。若欲独立,则先学坚,乃可独立。若欲放恣之爱...

共话江宁梅雨时, 道是无晴却有“情”

江宁的秀色山水、美丽乡村、宏伟建筑...一旦沾染了这湿漉漉的梅雨就好像发生了化学变化变成了清新淡雅的水墨丹青共话江宁梅雨时江宁这个季节的雨或有迅雷之威或有纠缠之意有时气势磅礴,倾盆下一阵子与青蛙、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