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书摘|那些描写云的诗句(描写云的著名诗句)
每日书摘:那些描写云的诗句。
《初晴游沧浪亭》,宋代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译文: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云儿浓厚,遮掩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
赏析:诗人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水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铺垫。
《云》,唐代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译文:早云形象千变万化最终竟还落空,片片重叠或藏进深山映入水中。
赏析:诗人抛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又写出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最终随风飘散化为乌有,“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溪上遇雨二首》,宋代曾公亮。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译文:坐看天空中浓密的乌云携带着雨水席卷而来,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烂。
赏析:此句用笔新鲜活泼,措语尖新,诗人抓住了夏雨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的特点进行描写,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令人可喜可愕,深得夏雨之趣。
《宿甘露寺僧舍》,宋代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译文:枕中微湿,好似身处云峰之间;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
赏析:此句写近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描写的是诗人睡在床上的感受与幻想,通过感官来证实它存在,逼真感很强,“云气”“松声”,一在枕上,一在床下,都反映了江水之劲;而感觉到云气,聆听到松涛,也反映了诗人心底的宁静。
《宿王昌龄隐居》,唐代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译文: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赏析:此句写诗人王昌龄隐居所在,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白云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明代刘基。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
译文:小楼西边的原野一片葱茏,云朵低垂,飞雁哀鸣。
赏析:此句情景交融,写思妇身在楼头,望见楼西的芳草萋萋,听见飞雁的哀哀鸣叫,增强了秋日画面的悲凉程度,渲染了思妇感伤的情怀。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代李白。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译文: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垂落的露珠仿佛从月中滴出。
赏析:此句以俯瞰和仰视两个视角相结合,描写了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逼真传神,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苍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也明净,情态毕露,异趣横生,令读者为之神往。
《春日》,宋代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译文: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赏析:此句开门见山,表示春日多雨的气候特征,为下文抒发春日出游的见闻感受作铺垫。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唐代李白: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赏析: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为了衬托李白对朋友的美好感情,诗人将王十二怀友时的环境也描绘得很美妙——那嵯峨的泰山似的浮云就突然收卷起来,月明清朗的月色给人澄澈空灵之感。
《华子冈》,唐代裴迪: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译文:夕阳的余晖照在云雾上,仿佛要侵入人的足迹,山间的翠色仿佛在轻轻拂动人的衣裳。
赏析:此句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幽和美妙。
《塞上曲》,宋代王镃: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译文:黄色的云连着白色的草,辽阔万里,看不出有半点间隔。
赏析:此句描绘了边塞空旷、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