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每日书摘|那些描写云的诗句(描写云的著名诗句)

qitougu2周前 (07-10)知识百科3

每日书摘:那些描写云的诗句。

《初晴游沧浪亭》,宋代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译文: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云儿浓厚,遮掩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

赏析:诗人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水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铺垫。

《云》,唐代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译文:早云形象千变万化最终竟还落空,片片重叠或藏进深山映入水中。

赏析:诗人抛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又写出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最终随风飘散化为乌有,“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溪上遇雨二首》,宋代曾公亮。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译文:坐看天空中浓密的乌云携带着雨水席卷而来,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烂。

赏析:此句用笔新鲜活泼,措语尖新,诗人抓住了夏雨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的特点进行描写,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令人可喜可愕,深得夏雨之趣。

《宿甘露寺僧舍》,宋代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译文:枕中微湿,好似身处云峰之间;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

赏析:此句写近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描写的是诗人睡在床上的感受与幻想,通过感官来证实它存在,逼真感很强,“云气”“松声”,一在枕上,一在床下,都反映了江水之劲;而感觉到云气,聆听到松涛,也反映了诗人心底的宁静。

《宿王昌龄隐居》,唐代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译文: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赏析:此句写诗人王昌龄隐居所在,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白云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明代刘基。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

译文:小楼西边的原野一片葱茏,云朵低垂,飞雁哀鸣。

赏析:此句情景交融,写思妇身在楼头,望见楼西的芳草萋萋,听见飞雁的哀哀鸣叫,增强了秋日画面的悲凉程度,渲染了思妇感伤的情怀。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代李白。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译文: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垂落的露珠仿佛从月中滴出。

赏析:此句以俯瞰和仰视两个视角相结合,描写了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逼真传神,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苍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也明净,情态毕露,异趣横生,令读者为之神往。

《春日》,宋代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译文: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赏析:此句开门见山,表示春日多雨的气候特征,为下文抒发春日出游的见闻感受作铺垫。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唐代李白: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赏析: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为了衬托李白对朋友的美好感情,诗人将王十二怀友时的环境也描绘得很美妙——那嵯峨的泰山似的浮云就突然收卷起来,月明清朗的月色给人澄澈空灵之感。

《华子冈》,唐代裴迪: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译文:夕阳的余晖照在云雾上,仿佛要侵入人的足迹,山间的翠色仿佛在轻轻拂动人的衣裳。

赏析:此句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幽和美妙。

《塞上曲》,宋代王镃: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译文:黄色的云连着白色的草,辽阔万里,看不出有半点间隔。

赏析:此句描绘了边塞空旷、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独特感受。

相关文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什么的生动写照?

各位同学,你们好。今天来看这样一道题目: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对于哪一种雨的生动写照?A.对流雨;B.冷锋雨;C.台风雨;D.地形雨。这两句诗出自于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翻译成白话文...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引导语:若欲成一颗日,则自尘矣;若欲成一条江,则从水作;若欲为世界英属之,则从最普通、最庸人矣。孙永过好进,人心之得皆因积得。若欲狂,则先学受,能受之乃可任。若欲独立,则先学坚,乃可独立。若欲放恣之爱...

《归去来兮辞》——鲜于枢

鲜于枢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此帖属于经典行草作品!...

每日读诗——渡汉江

时代的巨轮在不断前行,世界的变化同样日新月异。面对浩瀚的宇宙和恒久的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如同沧海一粟。而在我们所拥有的如恒河沙数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蕴含着至美、至善、至情的句子被人间尘世所埋藏。诗是一...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142《杂诗》

《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如何记忆?诗名:杂诗。作者:王维。安史之乱之后,王维隐居孟津。这是一首怀念家乡的小诗。诗词:一、二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