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悲壮托付:柳宗元一纸遗书,刘禹锡用二十年兑现
作者:青于墨,转载需授权
我们从小就熟悉的诗人,柳宗元与刘禹锡。
俩人年龄相仿,刘禹锡生于公元772年,比柳宗元稍长一岁。
他们是同届考生,一起高中进士。那年刘禹锡22岁,柳宗元21岁。
什么水平,说是“天才中的天才”都不为过。
世人都感叹“五十少进士”,这两个天才早已名动长安。
两人中进士之后各自去地方历练几年后,都调回长安进入御史台工作。
人们当时称监察御史为“八品宰相”,既有实权,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然而,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公元805年,44岁的唐顺宗即位。
鉴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局面,顺宗便启用一些年轻官员进行改革。
这些年轻的骨干有王叔文、王丕、刘禹锡、柳宗元等。
根据历史经验,改革一般没什么好下场……而在登基前已经中过一次风的顺宗,再次中风。
最终,顺宗在宦官操纵下把皇位让给了长子李淳,即唐宪宗。
一场轰轰烈烈却维持仅130天的永贞失败,参与者全被贬到各个偏远地区。
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柳宗元对双子星也被双双打落凡尘,贬谪天涯。
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永州八记》就是这时期写的。
即使相隔千里,二人的书信往来从未断绝。
这一贬就是十年。
眼看着十年过去了,朝廷有意召回他们,予以重新重用。
不料刘禹锡刚回长安,带着柳宗元去玄都观赏桃花,他写了一句诗“前度刘郎今又来”。
又触怒了权贵遭到弹劾,两人再度流放蛮荒。
刘禹锡被贬至播州,柳宗元被贬至柳州。
即便柳宗元是被牵连的,但他并没有怪罪刘禹锡。
唐朝时的播州,还未开化,更偏远蛮荒。
考虑到刘禹锡八十高龄的老母恐难承受路途颠簸,柳宗元默默上书:
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帝王动容,综合考虑之后改判刘禹锡为连州刺史。
刘、柳二人分赴连州、柳州。
哥俩携手南行,衡阳渡口挥手作别,两人依依不舍,约定着以后远离官场,一起去种地。
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四年之后,刘禹锡正扶着母亲的灵柩北归。
又到了衡阳,听说有柳宗元的信使来,得到的是柳宗元的遗书。
初听到噩耗的刘禹锡,“惊号大叫,如得狂病”。
可怜的刘禹锡,短时间内接连失去了母亲和挚友。
在柳州任上,柳宗元励精图治,兴文教、废陋习,政绩斐然。
在召回长安的前夜,柳宗元猝然病逝,年仅47岁。
柳宗元的遗书里主要有两件事:
一是孩子们都还没长大,二是这些年写的文稿还没来得及整理出来。
柳宗元一封诀别信,将亲生骨肉托付给远方的挚友刘禹锡。
刘禹锡展信恸哭,将稚子揽入怀中。
此后廿年,对于柳宗元的孩子,刘禹锡既是严父亦是慈师。
据考证,柳宗元的一个儿子柳告,小名周六,当年托付给刘禹锡时仅四岁。
柳告后来于咸通四年高中进士,曾官仓部员外郎。
刘禹锡更耗尽心血整理故友遗稿,编出《柳河东集》,并亲自写序,让柳宗元的心血流传于世。
柳宗元能位列“唐宋八大家”,这部集子居功至伟。
今日我们能读到《江雪》《小石潭记》等脍炙人口的作品,除了柳宗元的天才创作,还有一份刘禹锡的功劳。
他们一起科考、一起做官,后来一起被贬、一起鼓励,相识相知了二十七年年。
在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又活了二十二年。
即便刘禹锡年逾花甲回到了洛阳,与白居易组成了新的CP,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柳宗元。
他二十余年的时间,证明了友谊的平凡与伟大。
真正的友谊何须誓言?不过是把对方未走完的路,刻进自己的年轮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