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唐朝最悲壮托付:柳宗元一纸遗书,刘禹锡用二十年兑现

qitougu3周前 (07-08)知识百科3

作者:青于墨,转载需授权


我们从小就熟悉的诗人,柳宗元与刘禹锡。


俩人年龄相仿,刘禹锡生于公元772年,比柳宗元稍长一岁。


他们是同届考生,一起高中进士。那年刘禹锡22岁,柳宗元21岁。


什么水平,说是“天才中的天才”都不为过。


世人都感叹“五十少进士”,这两个天才早已名动长安。


两人中进士之后各自去地方历练几年后,都调回长安进入御史台工作。


人们当时称监察御史为“八品宰相”,既有实权,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然而,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公元805年,44岁的唐顺宗即位。


鉴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局面,顺宗便启用一些年轻官员进行改革。


这些年轻的骨干有王叔文、王丕、刘禹锡、柳宗元等。


根据历史经验,改革一般没什么好下场……而在登基前已经中过一次风的顺宗,再次中风。


最终,顺宗在宦官操纵下把皇位让给了长子李淳,即唐宪宗。


一场轰轰烈烈却维持仅130天的永贞失败,参与者全被贬到各个偏远地区。


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柳宗元对双子星也被双双打落凡尘,贬谪天涯。


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永州八记》就是这时期写的。


即使相隔千里,二人的书信往来从未断绝。

这一贬就是十年。

眼看着十年过去了,朝廷有意召回他们,予以重新重用。


不料刘禹锡刚回长安,带着柳宗元去玄都观赏桃花,他写了一句诗“前度刘郎今又来”。


又触怒了权贵遭到弹劾,两人再度流放蛮荒。


刘禹锡被贬至播州,柳宗元被贬至柳州。


即便柳宗元是被牵连的,但他并没有怪罪刘禹锡。


唐朝时的播州,还未开化,更偏远蛮荒。


考虑到刘禹锡八十高龄的老母恐难承受路途颠簸,柳宗元默默上书:


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帝王动容,综合考虑之后改判刘禹锡为连州刺史。


刘、柳二人分赴连州、柳州。


哥俩携手南行,衡阳渡口挥手作别,两人依依不舍,约定着以后远离官场,一起去种地。


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四年之后,刘禹锡正扶着母亲的灵柩北归。


又到了衡阳,听说有柳宗元的信使来,得到的是柳宗元的遗书。


初听到噩耗的刘禹锡,“惊号大叫,如得狂病”。


可怜的刘禹锡,短时间内接连失去了母亲和挚友。


在柳州任上,柳宗元励精图治,兴文教、废陋习,政绩斐然。


在召回长安的前夜,柳宗元猝然病逝,年仅47岁。


柳宗元的遗书里主要有两件事:


一是孩子们都还没长大,二是这些年写的文稿还没来得及整理出来。


柳宗元一封诀别信,将亲生骨肉托付给远方的挚友刘禹锡。


刘禹锡展信恸哭,将稚子揽入怀中。


此后廿年,对于柳宗元的孩子,刘禹锡既是严父亦是慈师。


据考证,柳宗元的一个儿子柳告,小名周六,当年托付给刘禹锡时仅四岁。


柳告后来于咸通四年高中进士,曾官仓部员外郎。


刘禹锡更耗尽心血整理故友遗稿,编出《柳河东集》,并亲自写序,让柳宗元的心血流传于世。


柳宗元能位列“唐宋八大家”,这部集子居功至伟。


今日我们能读到《江雪》《小石潭记》等脍炙人口的作品,除了柳宗元的天才创作,还有一份刘禹锡的功劳。


他们一起科考、一起做官,后来一起被贬、一起鼓励,相识相知了二十七年年。


在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又活了二十二年。


即便刘禹锡年逾花甲回到了洛阳,与白居易组成了新的CP,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柳宗元。


他二十余年的时间,证明了友谊的平凡与伟大。


真正的友谊何须誓言?不过是把对方未走完的路,刻进自己的年轮里。


【end】

相关文章

《阴山淬火:与花木兰共戍北魏边关》

“噗嗤!”滚烫的鲜血喷溅在脸上,带着浓重的铁锈腥气。视线被黏稠的红色糊住,耳畔是弯刀破风的尖啸、垂死者的呜咽和柔然骑兵战马那特有的、令人心悸的嘶鸣。一只断臂滚落脚边,手指还在神经质地抽搐——这是我的环...

有爱的地方才有幸福:杜牧《秋夕》

秋夕① 杜牧 银烛②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③。 天阶④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词句解释】①秋夕: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②银烛:白色的蜡烛。 ③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流...

荐读|清明诗词15首: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节草木萌动,杏桃花开。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清明节就已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融合在一起,清明这一天,人们纷纷外出踏青、扫墓。远去的古时...

清明诗词15首: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稿 | 儒风君整理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节草木萌动,杏桃花开。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清明节就已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融合在一起,清明这一天,人们纷纷外出踏...

《归去来兮辞》——鲜于枢

鲜于枢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此帖属于经典行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