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明日六月初六“天贶节”,告诉家人:1要上,2要吃,3要晒,4要洗

qitougu3周前 (07-06)知识百科3


明天就是农历六月初六,在山东乃至全国许多地方,这一天总能引发许多乡亲们的共鸣。

六月六,被誉为“天贶节”,也是民间说的“重阴节”。

老一辈时常挂在嘴边这句——“六月六,家家户户晒衣服”,其实还真不是随口一说,一年就这么一次热闹,全靠明天这天来凑。

想想那时候,田间地头的人家早就掐着指头等着六月初六,一到这天,可不是单单看天赏赐、盼好收成,更是各家忙得不亦乐乎。

毕竟,“六月六,看谷秀”,观麦浪起伏,猜测着秋天能有多少金黄的收获,这条老传统从古流传至今,谁能轻易忽略?

有人会问,为啥偏偏选六月六?其实得追溯到北宋年间,宋真宗那会儿,道听途说上天赐了两回“天书”,第二次正赶在六月初六,于是尊为“天贶节”流传下来。

这背后不仅仅是皇帝借故事笼络百姓,更是人们对天命、祖先和风调雨顺的共同祈望,无数代人把感恩与信仰融进日常,岁月悠悠也未曾抛下这些老讲究。

要说六月六的重要性,坊间总结得可不少。

俗话说“过了五月端阳,紧接六月祈福”,不止庄稼要看,还得跟着习俗走上一遭。

祭祖敬坟,是六月六少不了的一环。

每逢麦收刚拉下帷幕,家家户户便携带供品、踏上山头,把庄稼丰收的消息报告给故去的亲人,祈求余下日子顺风顺水、五谷丰登。

甚至有人早起赶到坟地,只为那份心安和对先人的敬重。

吃呢,也有一番说头。

别小看六月初六的那碗面、那盘肉。

在齐鲁一带,羊肉热气腾腾端上桌,被人视为祛湿消暑的法宝。

农村老人更认准了“六月六吃点炒面,不生病不腹泻”。

将面粉炒香,加糖加盐,或拌稀饭,或就着热汤,不仅入胃还顺口。

听起来简单,实际上蕴含着对身体健康、夏安无事的美好寓意。

而晒晒晾晾,在很多地方简直是这天最有仪式感的事情,书本衣裳被褥全都拿出来让太阳晒个痛快。

谁敢小觑自家屋前院后的这一排,阳光毕竟难得,老人常说“六月六的日头最毒,晒什么都能除湿除霉”。

玩笑归玩笑,却人人乐此不疲。

难怪书柜里落了灰的一沓老字画,也只有这天才舍得搬出来见见大阳。

当然,也不能忘了洗,“猫儿狗儿都洗澡,人不洗岂不说不过去?”一盆热水、一把梳子,大人孩子齐齐沐浴,好像要把六月的浮躁和暑气全都赶跑。

古人没空调,可自有降温之道,真应了那句老话:“六月六净一净,夏天少疾病。”

转眼间,很多年轻人都渐渐淡忘这些老传统。

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讲究得很,藏着祖祖辈辈的智慧和温情。

明天,就是一年里最有讲头的六月初六。

与其错过,不如试着晒晒衣被,做顿好吃的,和家人聊聊旧时的故事,说不定能找到不一样的满足与踏实。

家有长者的,这时候不妨陪着他们拾掇拾掇,让一年的好运从这一天起步。

时光更迭,风俗有变,但心中那分对生活的憧憬和敬畏,总能在老节日里悄悄生根。

亲情、团圆还是健康,这些习俗从未失色。

六月六,别忘了给家里也带去一点阳光和烟火气——图个安稳顺遂,有何不可?

相关文章

李白被挤兑写下的千古绝唱,句句霸气,但这次诗仙真的小人之心了

在李白平生的1000首作品中,有两首诗放在一起读颇有意思。一首是《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写得不算多高明,但这一句诗就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汪伦捧红了。后来文史学家们为这个汪伦是哪...

三十里营房,寒光照铁衣

三十里营房,三十里这个数字,指从附近一个地方迁移过来的距离。这一带,当时没有地名,有点像内地人讲“十里埠”之类的。百科词条解释,“它是赛图拉哨所”,” 东移三十里而来,当时东移几十里,是改进驻守条件“...

有爱的地方才有幸福:杜牧《秋夕》

秋夕① 杜牧 银烛②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③。 天阶④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词句解释】①秋夕: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②银烛:白色的蜡烛。 ③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流...

道是无晴却有晴——古诗词抄写打卡第21天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两岸杨柳,青得滴翠江水悠悠,淌过时光的眉弯忽然,江面上飘来熟悉的曲调是他的歌声,撞进我慌乱的心间东边,阳光正肆意倾...

[精帖][红黑懂球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者:红花白鬓如果说,德比的失礼,是一场不得不吞咽的苦果,那么在酿造这颗苦果的同时,很多人自怀安慰的说,至少我们收货了一个库兹卡。的确,就德比当场的表现来看,库兹卡的确是当仁不让的将星。尽管未能贡献进...

今天,一起品读清明诗词

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一时节,人们踏青出游、沐浴春光,追思怀远、感怀先人。古往今来,描写清明的诗词佳句很多。你知道几首,快跟小编一起读起来来源: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