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送别》
《唐诗三百首》第五首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的《送别》作为《唐诗三百首》的第五首,延续了诗人一贯清淡悠远的风格,用短短二十字,勾勒出一幅余韵悠长的送别图景,将离情别绪与对重逢的期许娓娓道来。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开篇便直入主题,简洁明了地交代了送别之事与送别后的场景。在寂静的山中,诗人与友人已经完成送别,没有过多的送别过程描写,而是直接切入送别之后。随着夜幕降临,天色渐暗,诗人缓缓关上柴门。“日暮” 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暮色四合,仿佛将诗人的身影与孤独一同笼罩;“掩柴扉” 这一动作,看似平常,实则暗含着诗人内心的落寞与不舍,友人离去,柴门关闭,也仿佛将热闹与欢愉一并隔绝在外,只剩下诗人独自面对寂静的山野。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后两句笔锋一转,从眼前的送别场景转向对未来的展望。诗人望着山中的春草,想到明年此时,春草又将一片翠绿,然而友人是否还能归来?“春草” 在古诗中常作为时光流逝与盼归的意象,它年复一年的生长,象征着岁月的更迭,也暗示着离别的漫长。“王孙归不归” 以疑问作结,看似是对友人归期的不确定,实则饱含着诗人对友人深切的牵挂与期盼。这一问,打破了前文营造的静谧氛围,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展现出来,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没有直接描写送别时的伤感与不舍,而是通过送别后的场景以及对未来的疑问,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重逢的渴望。王维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含蓄深沉的情感,让这首小诗成为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展现出唐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