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婆媳关系的桥梁

qitougu4周前 (07-03)知识百科6

大多数婆媳关系的争吵只是表象,它的本质其实是三角关系

婆媳关系历来就是热点话题,从古至今都没消停过。

古代女子以孝为先,什么事都以婆婆为主,也就是说不管婆婆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作为儿媳只能唯命是从,不能有任何反抗。这样婆媳关系就会和谐。但是这只是表面的风平浪静,内地里的你争我斗也必不可少。我们小时候背的《孔雀东南飞》,也是因为婆媳关系才导致的悲剧。

现代女人,脱离了封建社会的枷锁,信奉的是人人平等,家庭民主和相互尊重,会和婆婆去理论,去争。

但是处于民国时期的婆媳关系怎样呢?林徽因和陆小曼都出现了婆媳矛盾,林徽因在婆婆去世后才和梁思成结婚。陆小曼在婆婆对她有成见的时候,嫁给了徐志摩。

婚姻看似只是男娶女嫁,却并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 而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相互喜欢不代表就合适。大多数婆媳关系的争吵只是表象,它的本质其实是三角关系。

新嫁娘词三首

[ 唐 ] 王建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这首诗可谓唐代一幅生动的婚姻风俗画。

新婚之后,便是生活。“新媳妇难当”——自古皆然。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看来啊,这新媳妇首先要勤劳。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


和徐志摩结婚后的陆小曼,也想着要讨好婆婆。刚回到硖石时,温柔漂亮的陆小曼规规矩矩给公婆奉茶。看见儿媳妇温柔大方,遵守礼数,徐家父母对陆小曼的第一眼还是挺满意的。

但是没过几天,陆小曼的公主病就犯了。再加上新婚燕尔,两个人还处在热恋期,陆小曼吃了半碗饭,就给徐志摩说:“志摩,你把我剩下的饭吃了吧!”吃完饭后,陆小曼又对徐志摩说:“志摩,你抱我上楼吧!”陆小曼不知道这些事情,在没有外人在的时候,小两口在一起做是情趣。但是在婆婆面前做这些事情就是在拱婆婆的火,婆婆含在嘴里怕化的儿子,就是要抱你,吃你剩下的凉饭?

本来没结婚前徐母钱氏就对陆小曼没有好感,现在看着自己的儿子鞍前马后地伺候陆小曼,更加窝火。刚见面时好不容易增加的好感都荡然无存了。

俗话说“只有解不开的婆媳结,哪有公公跟媳妇过不去的呢?”但是徐父就是看陆小曼不顺眼呢,徐申如是个商人,她的前儿媳张幼仪常常帮助徐父管理家族生意。现在是陆小曼做儿媳,他也希望陆小曼帮他管家族生意,但是徐志摩以“小曼看不了数字”为借口拒绝了。这把徐父气得不轻。

就这样一起生活数月后,忍无可忍的徐申如夫妇以时局不好的借口出走,去了前儿媳张幼仪家,并断绝了小两口的生活费。二老的这一举动给了陆小曼一个大大的难堪,陆小曼就朝徐志摩发脾气。徐志摩是天才诗人,在处理家事矛盾的时候简直就是幼儿园的小孩,他不去思考如何缓和婆媳关系,却极力谴责张幼仪。

此事之后,徐申如夫妇便在张幼仪家住下。陆小曼只当没有这两位公婆,节日也不曾问候,在钱徐母病重之际,她也未在床前伺候,错失了大好的“婆媳和解机会”。1931年,徐母病死,陆小曼着丧服为婆婆奔丧,但即便生死两隔,矛盾仍在。徐申如派人拦住了陆小曼,禁止她,明确表示陆小曼不配进灵堂。徐志摩听闻此消息,与父亲对峙,父子因而反目,好好的家庭沦落至此。

结束语:

当婆婆不喜欢儿媳时,儿子越是护着儿媳,婆媳关系越僵。绝大多数婆媳关系的核心不是婆媳关系,而正是那个被夹在中间的儿子和丈夫。这个夹在中间的人,总想着要么妻子对老人家敬重一些,要么婆婆疼惜儿媳妇一些,问题就结局了。但他却很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他自己身上。要想很好地处理婆媳关系,这个人必须承担起责任,努力去协调这个三角关系。

如果徐志摩能够一肩担起为人子和为人夫的责任,悉心调解,徐家的婆媳关系何至于恶化至此。

相关文章

每日诗词|杜牧《秋夕》

秋夕【唐o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注释秋夕:秋天的夜晚。银烛:银色且精美的蜡烛。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天阶:...

[精帖][红黑懂球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者:红花白鬓如果说,德比的失礼,是一场不得不吞咽的苦果,那么在酿造这颗苦果的同时,很多人自怀安慰的说,至少我们收货了一个库兹卡。的确,就德比当场的表现来看,库兹卡的确是当仁不让的将星。尽管未能贡献进...

清明节必读的十首最美古诗词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

赵孟頫《归去来辞》高清分享,收藏起来学习

赵孟頫《归去来辞》,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作。行书,纸本长卷,纵46.7厘米,横453.5厘米。共48行,行10字左右。藏上海博物馆。该帖为中期作品,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用笔珠圆玉润,宛转流美,...

《归去来兮辞》——鲜于枢

鲜于枢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此帖属于经典行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