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入秋了,背虞世南的《蝉》,感受一下“居高声自远”的高洁。

qitougu4周前 (07-02)知识百科7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緌:长在腹下的针喙。

流响:这里指蝉鸣之声,因长鸣不已,故叫流响。

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

藉:凭借。

诗意:蝉用触角吮吸清甜的露水,蝉鸣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传播得很远,是因为蝉居住在高高的树枝上,而不是凭借秋风的风力。

虞世南:唐代诗人,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太宗时期,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公。人称“虞永兴”。虞世南为太宗朝著名文士,太宗称其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书法与欧阳询齐名,世称“欧虞”。

名句:“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比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其它力量自能声名远扬。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在诗人受到唐太宗赏识时而作。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等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暗喻自己品格高洁,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相关文章

融入瀚海的水滴

一数年前,尘土飞扬的野训场上,旅长亲自考起了刚刚送学归队的下士吴涛。50道题,对答如流,旅长频频点头。“最后一步,设备接电。报告首长,回答完毕!”吴涛把军姿拔得笔直,几乎是从胸腔里把这句话吼了出来……...

「唐」宋之问《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意思是说:归家途中,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美好的愿望。连对面遇到的人,都不敢打听一下家乡的情况。《渡汉江》这首诗表达了诗...

宋之问《渡汉江》

宋之问《渡汉江》 宋之问《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一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基本刻写了心灵...